藏品類型 書法
作品號 --000086-00000
品名 元趙孟頫書禊帖源流 卷
作者 趙孟頫
書體 楷書
色彩
裝裱形式
創作時間
數量 一卷
作品語文 漢文
集叢號 件:   開:   幅: 單件
釋文 蘭亭真蹟隱。臨本行于世。臨本少。石本行于世。石本雜。定武本行于世。何延之記云。右軍書此時。乃有神助。及醒後。它日更書數十百本。終無祓禊所書。右軍亦自珍愛此書。付子孫傳掌。至七代孫智永禪師。永付弟子辯才。太宗求之不得。乃遣監察御史蕭翼以計取之。太宗歿。殉葬昭陵。及唐末溫韜盜發昭陵。其所藏書皆出。剔取裝軸金玉而棄之。於是魏晉以來諸賢墨跡。遂復流落人間。然獨蘭亭亡矣。前輩之言云爾。又張芸叟云。靖康中有得蘭亭真蹟者。詣闕獻之。半途而京城破。後不知所在。此真蹟之本末也。 案劉餗傳記。與延之不同。劉謂梁亂出在外。陳天嘉中為永所得。太建中獻之。隋平陳。或以獻晉王。王即煬帝。帝不知寶。僧智果借搨。因不還。果死。弟子辯才得之。太宗見搨本驚喜。使歐陽詢求得之。以武德二年入秦王府。高宗以蘭亭殉葬太宗。從褚遂良之請也。又前輩謂行間僧字。為徐僧權□縫。吳傅朋家古石本。僧字上又有一察字。當是姚察。如此則劉說似可信。然梁武帝收右軍帖二百七十餘軸。當時惟言黃庭樂毅告誓。何為不說蘭亭。此真跡之異同也。 太宗既得真蹟。乃命供奉搨書人趙模。韓道政。馮承素。諸葛貞四人。各搨數本。以賜皇太子諸王近臣。如歐陽率更。褚河南(承字衍)庭誨。皆曾臨榻。傳之本朝者。蘇舜元家所藏。褚河南臨本也。藏之館閣。後有崔潤甫。李後主。徐鉉題者。唐儒臣所臨也。藏之鄧洵仁家。後歸米氏者。諸葛貞所臨也。周越所藏者。唐名手傳搨本也。蘇舜欽。胡承公所藏者。唐粉蠟紙本也。夔頃年亦嘗見褚河南臨本。但紙墨皆晦。未敢斷其真贗。此臨本之本末也。 若石刻則有智永臨本。見於周越法書菀(按越書菀本作苑)。褚庭誨臨本。見於山谷跋。唐勒石本。見於天禧中僧元靄進。唐刻本。在泗州杜氏家。集古錄四本。其一流俗所傳。其二得於王廣淵。其三得於王沂公家。與定州民家本。無豪髮之異。其四得於蔡君謨家。自以為盡於此矣。厥後京師別木刻定本。咄咄逼真。成都刻蘇氏本。洛陽張景元斸地得石本。此本獨無僧字。米元章父子自刻板本。號三米蘭亭。今諸本皆罕傳。而海內妄刻。無慮百本。獨定武見重於世耳。此石本之本末也。 自昔相傳。以定本為歐(缺一陽)率更所臨。石晉之亂。契丹自中原輦寶貨圖書而北。至真定。德光死。遂棄此石。謂之殺胡林本。慶曆中。土人李學究者得之。不以示人。韓忠獻守定武。李生以墨本獻公。公堅索之。生乃瘞地中。別刻本以獻。李死。其子乃出石散摹售人。每本須錢千。好事者爭取之。其後李氏子負官緡。無從取償。宋景文為定帥。乃以公帑金代輸。而取石匣藏庫中。非貴遊不可得也。熙寧中。薛師正出牧。其子紹彭。又刻副本易之。以歸長安。斵損湍流帶右天五字以惑人。碑目云。斵損再刻以為識。殊有典刑。予嘗得損本較之。字差肥。而刻畫明白。此說信矣。大觀間。詔取薛氏所藏石。龕置宣和殿內。丙午寇至。與岐陽石鼓俱載而北矣。或云。嘗置艮嶽瑪瑙亭。亂後。宗汝霖居守東都。得之。以獻思陵。維揚南渡。倉卒失之。後向子固帥淮南。密旨搜訪。冥索不獲。此定本之本末也。 王性之云。慶曆中。宋景文帥定武。有游士攜此石死于營妓家。樂營吏孟水清以獻。子京愛而不敢有也。留之公帑。又據蔡絛所記。國初有著說者。謂偽吳時。遣內客省使高弼聘于蜀。弼以石本獻于孟氏世子。乃右軍在時刻於蘭亭者。定本即此石也。錢氏末。天下一統。而定定(下定字衍)武富民好事者。厚以金幣從會稽取之。及後戶絕沒官。因置諸定帥便坐壁間。孫次公侍郎帥定日。有旨納其石禁中。則又刻石而還之壁。或謂石歸薛氏。不知雅非古矣。大觀初。詔索諸尚方則無有。或謂此石亦殉裕陵矣。乃更取薛氏石入御府。此定本之異同也。 蘭亭之說。略備於此矣。今世傳定本。雖肥瘦不同。只是一石。但紙有精粗。石有燥溼。墨有濃淡故爾。然有鋒芒稜角為上。若五字不損。乃熙豐前本。尤為可寶。或謂石歸御府時。薛氏父子意欲取捷。以三重紙拓。既入石有深淺。故字亦肥瘠。此亦一說也。夔嘗疑前輩不專尚定本。定本之重。自山谷始。近見劉清卿出學易所藏洛陽斸地本。但手大十餘字。以定本較之。宛在其下。乃知前輩所見者博矣。嘉泰壬戌(西元一二0二年)八月八日。番昜姜夔堯章。右白石先生蘭亭考一卷。予兄德楙有此真蹟。野翁自江東抄得。攜來京師。且以此帋要予作小楷。予自少小愛作小字。爾來宦游。無復有意茲事。兼北方多風塵。不宜筆研。而客中又乏佳几。此紙雖出高麗。亦非良品。偶今日雨後。風塵少息。拳曲土炕上。據白木小卓。聊復書此。以應野翁之命。孫過庭所謂乖作者也。吳興趙孟頫識。

leftNone
rightNone
         
1/12